logo
走进中医药健康文化丨紫花地丁
超过PV浏览   发表日期:2024-04-07

故     事

治疗疔疮的“紫花地丁”

从前,有两个乞丐整天在一起乞讨,日久便结拜为兄弟。有一天,弟弟的一根手指生了疔疮,红肿发亮,痛得坐卧不安。哥哥带弟弟来到附近镇上找了好多地方,都没有能买得起的治疔疮的药。转眼到了傍晚,他们来到一片山坡上歇息,满天晚霞照在山坡上,哥哥蓦然发现眼前有片紫草花,在霞光中格外鲜艳,于是顺手掐了几朵放在嘴里嚼着,觉得苦丝丝凉爽爽的,他灵机一动,把嚼着的花瓣吐出来,按在弟弟的手指头上。过了一会儿,弟弟高兴地告诉哥哥,他的手指头不痛了。哥哥闻之一跃而起,感慨天不绝人,这花草定是良药,能治疔毒。于是兄弟俩连根带叶挖了许多紫草花。回到夜宿的庙里,他们把紫草花分成两份,一份捣烂外敷,一份煎水喝。两天后,弟弟的疔疮全好了。从此,兄弟俩决定扔掉讨饭棍,以上山采紫草花为穷苦人治疗疔毒为生。为了让人们记住这种顶头开紫花的草药,兄弟俩给其起名为紫花地丁。
 

小试牛刀

01、紫花地丁原植物属于哪科?(单选)

A.桔梗科   C.山柳科

B.堇菜科   D.唇形科

02、中药紫花地丁选自原植物的什么部位?(单选)

A.花      C.干燥全草

B.种子    D.根

03、紫花地丁的功效不包括下列哪项?(单选)

A.清热凉血      C.消肿

B.清热解毒      D.活血化瘀

04、下列图片中的哪一幅是紫花地丁的饮片图?(单选)

答案:B A

 

饮片辨识解析

A 紫花地丁  本品多皱缩成团。主根长圆锥形,直径1~3mm;淡黄棕色,有细纵皱纹。叶基生,灰绿色,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1.5~6cm,宽1~2cm;先端钝,基部截形或稍心形,边缘具钝锯齿,两面有毛;叶柄细,长2~6cm,上部具明显狭翅。花茎纤细;花瓣5,紫堇色或淡棕色;花距细管状。蒴果椭圆形或3裂,种子多数,淡棕色。气微,味微苦而稍黏。

 

B 苦地丁  本品皱缩成团,长10~30cm。主根圆锥形,表面棕黄色。茎细,多分枝,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,具5纵棱,质软,断面中空。叶多皱缩破碎,暗绿色或灰绿色,完整叶片二至三回羽状全裂。花少见,花冠唇形,有距,淡紫色。蒴果扁长椭圆形,呈荚果状。种子扁心形,黑色,有光泽。气微,味苦。

 

C 丁香  本品略呈研棒状,长1~2cm。花冠圆球形,直径0.3~0.5cm,花瓣4片,复瓦状抱合,棕褐色或褐黄色,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,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。萼筒圆柱状,略扁,有的稍弯曲,长0.7~1. 4cm,直径0.3~0.6cm,红棕色或棕褐色,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,十字状分开。质坚实,富油性。气芳香浓烈,味辛辣、有麻舌感。

 

D 蒲公英(黄花地丁)  本品呈皱缩卷曲的团块。根呈圆锥状,多弯曲,长3~7cm;表面棕褐色,抽皱;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,有的已脱落。叶基生,多皱缩破碎,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,绿褐色或暗灰绿色,先端尖或钝,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,基部渐狭,下延呈柄状,下表面主脉明显。花茎1至数条,每条顶生头状花序,总苞片多层,内面一层较长,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。有的可见多数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。气微,味微苦。

 

 

药典之言

【性味与归经】苦、辛,寒。归心、肝经。 

【功能与主治】清热解毒,凉血消肿。用于疔疮肿毒,痈疽发背,丹毒,毒蛇咬伤。

 

 

群经见智

 

功效:

《本草分经》:泻热解毒治疮疽。

《本草从新》:治痈疽发背,疔疮瘰,无名肿毒。

《顾松园医镜》:疔痈必简,敷服皆奇,外科圣药。

《本草撮要》:功专治乳疖痘疔,与黄花地丁相同。

《得配本草》:治有名痈疽,无名肿毒,兼治乳疖痘疔。

《药性切用》:辛苦性寒,泻热解毒,为外科敷治专药。

《本草乘雅半偈》:主一切痈疽发背,疔肿瘰,无名肿毒,恶疮。

《本草便读》:泻疔疮之毒壅,味苦性寒,入包络与肝经,通营破血。

《外科全生集》:痈疔用之,可疗软坚肛,稻麦芒粘咽喉,嚼烂咽下即安。

 

配伍:

《滇南本草》:治小儿走马牙疳,溃烂腥臭,用紫花地丁根,不拘多少,用新瓦焙为末,搽溃烂处愈。

《本草易读》:疔疮肿毒,取汁内服,杵烂外敷;瘰疮疔、发背诸肿,同蒺藜末,油合敷;一切恶疮,以罐盛,烧烟熏之,出黄水尽,愈;痈疽恶疮,同苍耳叶捣,酒下。

 

禁忌:

《本经逢原》:治疔肿恶疮,兼疗痈疽发背,无名肿毒。其花紫者茎白,白者茎紫,故可通治疔肿。但漫肿无头,不赤不肿者禁用,以其性寒,不利阴疽也。

 

关于紫花地丁与蒲公英的区别:

 

《本草便读》:紫花地丁即地丁草之茎,色紫而开紫花者,故性味主治与蒲公英相同,惟此能入手足厥阴血分,行瘀活血为略异,故紫花地丁治疔疮毒壅为胜也。

 

1.开篇故事出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01期

2.饮片辨识解析:2020版中国药典

3.苦地丁图片来源:http://s.dayi.org.cn/mip/s/cmedical/1114540.html

饮片辨识解析

A 紫花地丁  本品多皱缩成团。主根长圆锥形,直径1~3mm;淡黄棕色,有细纵皱纹。叶基生,灰绿色,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1.5~6cm,宽1~2cm;先端钝,基部截形或稍心形,边缘具钝锯齿,两面有毛;叶柄细,长2~6cm,上部具明显狭翅。花茎纤细;花瓣5,紫堇色或淡棕色;花距细管状。蒴果椭圆形或3裂,种子多数,淡棕色。气微,味微苦而稍黏。

 

B 苦地丁  本品皱缩成团,长10~30cm。主根圆锥形,表面棕黄色。茎细,多分枝,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,具5纵棱,质软,断面中空。叶多皱缩破碎,暗绿色或灰绿色,完整叶片二至三回羽状全裂。花少见,花冠唇形,有距,淡紫色。蒴果扁长椭圆形,呈荚果状。种子扁心形,黑色,有光泽。气微,味苦。

 

C 丁香  本品略呈研棒状,长1~2cm。花冠圆球形,直径0.3~0.5cm,花瓣4片,复瓦状抱合,棕褐色或褐黄色,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,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。萼筒圆柱状,略扁,有的稍弯曲,长0.7~1. 4cm,直径0.3~0.6cm,红棕色或棕褐色,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,十字状分开。质坚实,富油性。气芳香浓烈,味辛辣、有麻舌感。

 

D 蒲公英(黄花地丁)  本品呈皱缩卷曲的团块。根呈圆锥状,多弯曲,长3~7cm;表面棕褐色,抽皱;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,有的已脱落。叶基生,多皱缩破碎,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,绿褐色或暗灰绿色,先端尖或钝,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,基部渐狭,下延呈柄状,下表面主脉明显。花茎1至数条,每条顶生头状花序,总苞片多层,内面一层较长,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。有的可见多数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。气微,味微苦。

 

 

药典之言

【性味与归经】苦、辛,寒。归心、肝经。 

【功能与主治】清热解毒,凉血消肿。用于疔疮肿毒,痈疽发背,丹毒,毒蛇咬伤。

 

 

群经见智

 

功效:

《本草分经》:泻热解毒治疮疽。

《本草从新》:治痈疽发背,疔疮瘰,无名肿毒。

《顾松园医镜》:疔痈必简,敷服皆奇,外科圣药。

《本草撮要》:功专治乳疖痘疔,与黄花地丁相同。

《得配本草》:治有名痈疽,无名肿毒,兼治乳疖痘疔。

《药性切用》:辛苦性寒,泻热解毒,为外科敷治专药。

《本草乘雅半偈》:主一切痈疽发背,疔肿瘰,无名肿毒,恶疮。

《本草便读》:泻疔疮之毒壅,味苦性寒,入包络与肝经,通营破血。

《外科全生集》:痈疔用之,可疗软坚肛,稻麦芒粘咽喉,嚼烂咽下即安。

 

配伍:

《滇南本草》:治小儿走马牙疳,溃烂腥臭,用紫花地丁根,不拘多少,用新瓦焙为末,搽溃烂处愈。

《本草易读》:疔疮肿毒,取汁内服,杵烂外敷;瘰疮疔、发背诸肿,同蒺藜末,油合敷;一切恶疮,以罐盛,烧烟熏之,出黄水尽,愈;痈疽恶疮,同苍耳叶捣,酒下。

 

禁忌:

《本经逢原》:治疔肿恶疮,兼疗痈疽发背,无名肿毒。其花紫者茎白,白者茎紫,故可通治疔肿。但漫肿无头,不赤不肿者禁用,以其性寒,不利阴疽也。

 

关于紫花地丁与蒲公英的区别:

《本草便读》:紫花地丁即地丁草之茎,色紫而开紫花者,故性味主治与蒲公英相同,惟此能入手足厥阴血分,行瘀活血为略异,故紫花地丁治疔疮毒壅为胜也。

 

1.开篇故事出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01期

2.饮片辨识解析:2020版中国药典

3.苦地丁图片来源:http://s.dayi.org.cn/mip/s/cmedical/1114540.html

上一篇:走进中医药健康文化丨连翘

下一篇:没有了